华夏理财
在外网最大的问答网站上,我们看到有外国网友好奇:文件显示,印度曾联系中国,希望中方取代日本为印度修建高速铁路,但中国拒绝了,为什么呢?
咱们一起来看看各国网友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吧。
有英国网友拿印度的商业信誉举例,认为中国拒绝印度高铁项目很合理。
他说印度以不全额付款而闻名,这严重损害了印度的贸易以及经济声誉,现在很多外国供应商都要求印度全额现金预付才会继续合作。
想想看中国曾以低息贷款助力老挝建设高铁,推动其贸易和经济增长,而印度这样的商业信誉,中国怎么会轻易推进其高铁建设呢?
在我国企业之间做生意、合作,都是建立在良好信誉基础之上的,一旦有一方出现信誉方面的问题,合作往往就会停止。
华夏理财
澳大利亚网友则直接点明,若要和印度做生意,一定要让其预付全额现金。
从过往诸多外国企业在印度的遭遇来看,这确实是个无奈却有效的办法。
在我国企业间合作也会有预付款的情况,这是对合作诚意的一种体现,也是保障交易顺利进行的手段。
西班牙网友指出,印度要求以近乎向中国赊账的方式修建高铁,这简直是印度的耻辱。
从常理来看,修建高铁是庞大的工程,需要巨额资金和资源投入,印度自身信誉不佳,还想让以近乎向中国赊账的方式建设,这确实难以让人接受。
我国企业在海外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时,也会综合考量项目的可行性、收益以及合作方的信誉等因素,对于这种不合理的要求,拒绝是必然选择。
华夏理财
印度网民反驳说:“印度没提什么要求。”
但事实摆着这儿。
印度铁道部部长2024年6月曾说:“我们已邀请中国、日本、德国提交新一轮技术-金融方案,但要求‘零主权担保+本地制造60%’。”
“零主权担保”的意思是:印度政府不兜底,万一项目亏钱,中国自己扛。
“本地制造60%”是要求,高铁设备、零件至少六成得在印度生产,中国得先在那儿建厂。
额,就很难评,就说这么苛刻的条件有谁会想不开上呢?
法国网友提及印度的契约精神颇值存疑,其常于签署协议后制定新法规条款以推翻约定。
象2024年03月《财政法案》新增“追溯性关税”条款,允许对200种进口基建设备加征7.5%-20%关税,且可追溯至2023年4月1日起运货物。
中国机电商会测算:假如德里—孟买高铁60%设备需从中国进口,新增关税将直接抬高成本11.3亿美元。
在国际合作里,契约精神乃合作之根基,合同一经签订,双方皆须严格履行,随意毁约需承担严重后果,印度这般行径使得中国在考量高铁建设合作时不得不审慎为之,毕竟没人愿在投入大量资源后,因对方毁约而蒙受重大损失。
从各国网民看法来看,中国拒绝印度修高铁请求不难理解。
古人云:“人无信不立。”
在商业合作,尤其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,信誉和契约精神非常重要。
世界银行《2024年营商环境成熟度报告》,主要经济体合同执行得分:中国83.5分为全球第8;印度60.4分为全球第42,印度在合同执行环节平均耗时1445天、成本占标的额31%,而中国分别为483天、16%,差距显著。
可见印度在合同履行方面有不少问题,所以中国没办法放心投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帮它修高铁。
而对于缺乏信誉保障的合作请求华夏理财,拒绝是明智之举,这不仅是对我国企业负责,也是维护我国国际合作声誉的必要做法。
驰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